```html 日本劳务派遣制度:一场从“补丁”到“大口子”的科普

日本劳务派遣制度:从“补丁”到“大口子”的科普

第一幕 前因:终身雇佣的裂缝

1950-1970 年代,日本经济高速腾飞,大企业实行终身雇佣+年功序列:员工终身受雇,工资随工龄递增,企业像大家庭。

1973 年石油危机与 1985 年日元急升,企业利润受压。1986 年,日本政府首次立法(《劳动者派遣法》),允许在 13 种“专业、临时”岗位上使用派遣工,为终身雇佣开了一道“小侧门”。

第二幕 经过:从“小侧门”到“大闸门”

  1. 泡沫崩溃后的连续松绑
    1991 年泡沫破灭,企业急需降成本。1996、1999、2004 年三次修法,派遣范围从 13 种→26 种→“负面列表”→制造业全面开放。
  2. “三三制”日常
    法律限定:同一派遣工在同一岗位最多3 年,3 年后企业必须转正或换人。企业用“换人不停岗”规避转正义务。
  3. 2012-2018 再收紧
    2008 金融危机导致大量派遣工瞬间失业。政府三次修法:原则上禁止制造业产线派遣、引入“同工同酬”配虑义务、提高违法罚金。

第三幕 后果:冰火两重天

对企业

对劳动者

对社会

一句话总结:日本劳务派遣制度原本是终身雇佣的“补丁”,在 30 年经济低迷中被撕成“大口子”,让企业重获弹性,却让一代劳动者失去稳定与尊严。
```